6月12日,“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开营仪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来自四川和台湾的近50名高校师生相聚成都。据悉,本次活动两岸营员将亲身体验大熊猫保育工作,学习大熊猫相关科普知识,深入感受四川的生态文明和人文风情。       本次大熊猫保育体验营活动为期两周,活动内容包括参加大熊猫科普讲座、观看3D电影《熊猫熊猫》、担当志愿讲解员、制作大熊猫丰容玩具与食物等。
      6月13日,“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活动第二天,两岸营员参观了熊猫美术馆,欣赏了丰富的大熊猫艺术藏品与主题展览;前往 “星星” 产房,近距离观察大熊猫幼崽进食、攀爬,现场感受熊猫宝宝好奇探索世界的模样。       下午,营员们在熊猫驿站参加了大熊猫科普讲座,系统学习了大熊猫的外形辨识、生活习性、食性特征、地理分布及保育现状,深入了解了大熊猫的科学保护知识,收获满满。
      6月16日,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的营员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熊猫谷展开了一天的活动。营员们先后参观了熊猫谷回归产房和大熊猫运动场,看到了大熊猫吃竹、酣睡等憨态可掬的样子。       下午,大家分组制作了竹筒饭,体验从取材到烹饪的全过程,还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考察了引种竹区域,通过实地观察不同的大熊猫食用竹,学习大熊猫的采食习惯,增进了对熊猫食性和竹文化的了解。
营员们来到小熊猫运动场,现场观摩了小熊猫行为训练展示。科普老师详细讲解了行为训练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价值,包括辅助医疗检查、促进繁育研究等实际作用。
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栖息地探索实践。徒步过程中,大家观察、记录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亲身感受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
      6月18日,“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的营员们返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进行志愿者讲解活动。科普老师带领营员们通过大熊猫科普知识问答环节,互动交流巩固了专业知识储备。       在充分准备后,营员们正式“上岗”成为科普志愿者,分赴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和熊猫科学探秘馆等熊猫基地热门打卡点开展志愿者讲解。他们用亲手绘制的科普海报和大熊猫头骨模型、图片等现场道具,细致呈现大熊猫的成长历程与生理结构,为游客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
      6月19日,“第十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体验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圆满结营。       结营仪式上,营员们用影片回顾了整段旅程,分享自己的收获与美好的瞬间。在此次的保育营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科普知识,更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最后,活动在全体合影中圆满落下帷幕。